张淮鼎等不到朝廷的旌节,只好自娱自乐,自己给自己升官,除了自称节度使以外,他还先后自称御史大夫、散骑常侍、工部尚书,这顺序完全符合唐朝官员晋升顺序的体制,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张淮鼎官运亨通,不断地得到升迁了呢!也是难为张淮鼎了,这看起来不亦乐乎的自嗨,其实背后是多么的心酸啊!
龙纪二年(890年)年底,张淮鼎没有等到朝廷的任命,支持他成功上位的李明振病死了。李明振字九臬,是张议潮时期留下来的重要将领,曾在收复沙州和凉州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号称“有庆忌之勇”,是张议潮倚重的大将,因此深得张议潮赏识,并娶了张议潮的女儿,在归义军中地位举足轻重。
和李明振一起支持张淮鼎的还有张议潮的另一位女婿索勋。索勋打仗也很行,自张议潮时期就一直担任瓜州刺史,在张淮深收复甘州、凉州的战争中也立过功,被称赞为“五凉廓清,生擒六戎”。但与李明振的忠厚相比,索勋为人阴鸷狠辣,野心勃勃,权力欲强烈,他的字叫做“封侯”,可见其志不在小。
86西域风云
李明振和索勋扶植张淮鼎上位后,形成了两架马车并行辅政的体制。李明振的存在,是张淮鼎用来制约索勋的重要筹码。李明振死后,索勋独掌大权,对年轻的张淮鼎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然而张淮鼎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对付索勋。在坐上节度使之位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唐昭宗大顺三年(892年)九月,张淮鼎也病死了。
如此频繁短暂的权力更迭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权的不稳,更突出,更直接的问题是——归义军内部新出生的张氏男丁数量根本跟不上归义军更新换代的速度,以至于当张淮鼎去世之后,张氏直系亲族内唯一有权利继承这个位置的人,只有一个还是孩子的张承奉而已.
但是如果让这个毫无政治经验,甚至在归义军内部毫无威望的孩子直接继任张淮鼎的位子,沙州城内会发生什么事呢?
在这个天下愈来愈动乱的时代,连远在西部边陲的张淮鼎都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朝廷,还是割据政权,一个幼主在位必然会导致无数野心家趁乱而起,将整个家业颠覆,重新把政权踢进四分五裂的战火之中。
但是,归义军和那些东边的藩镇还有些区别: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原地区,结局只是这个藩镇换个家族统治而已;而一旦归义军内部动乱,环伺在四周的回鹘人,西羌人等胡族,都会把握住机会直接将河西这最后一个汉族政权直接灭亡——所以张淮鼎知道,归义军折腾不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