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历史小说 > 隋唐王朝 >
        张延绶是张淮深的第二个儿子,这位大军阀的次子于公元887年便被朝廷加封为左千牛,兼任御史中丞的职务;张淮深的第四个嫡子张延锷也在三年后被超拔晋升为左神武军长史,兼御史中丞。更加赐绯鱼袋【鱼符以及鱼符袋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一种荣耀】,十分令人眼红。

        作为庶子的张延思、张延嗣二人眼看着自己的兄长们一个个加官进爵,变成身着绯袍的朝廷大员。而他们自己却因为出身的问题得不到长安的注意,永远屈居人后,无法在嫡子出身的兄长们面前抬起头来,于是他们和自己的家庭反目成仇。

        张延嗣,张延思二人头脑发热,妒忌功名,其兄张延锷被加官后的第四天就迫不及待地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家人,跟“竖牛作孽”的故事如出一辙。

        二人杀死自己父亲的这种不忠不孝行为,不论是对于父亲张淮深来说,还是对于君父唐昭宗来说,确实称得上是“君主见欺”。

        张延思、张延嗣得手后,试图接管归义军的大权。向长安证明他们也是合格的“军阀子弟”,以此来索要官职爵位。

        长安还没有做出反应,张淮鼎、李明振、索勋等人又以弑父谋逆的罪名,杀死张延思、张延嗣。这样一来,张淮深的儿子全部死亡殆尽。

        假如张淮鼎是直接用武力推翻张淮深,必然会宣布张淮深为“昏君”“暴君”,但张淮鼎并没有这么做。按照张淮鼎的操作,他之所以能够继任节度使,不是篡夺张淮深之位,而是因为平定张延思之乱有功而得以继位,水到渠成,合理合法。也正是因为如此,张淮深统治的合法性没有遭到否定,而张淮鼎继位的正统性也得到了保障。张淮鼎在长安待了十几年,宫廷斗争的套路学得很熟。

        于是,在上演了这一出“驱虎吞狼”的大戏之后,张淮鼎在李明振和索勋【两个人都是姐夫】的支持下,登上了节度使的宝座。

        现在,张淮鼎可以在境内自称“归义军节度使”了,但大家都知道这个称号尚未得到朝廷的认可,叫起来不是那么心安理得。

        张淮鼎策划的政变发生于唐昭宗龙纪二年(890年)春天,按照唐昭宗削藩政策的思路,张淮深之死对唐昭宗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至于张淮鼎要颁赐节度使旌节的请求,唐昭宗肯定是不屑一顾,他巴不得张淮鼎也和张淮深一样的下场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