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六年六月,武宗病入膏肓,王才人侍立榻旁,武宗瞪视良久,好容易说出一语道:“我要与你长别了。”王才人忍住泪道:“陛下大福未艾,怎么出此不祥之语?”武宗再想发言,偏喉中已是痰塞,不能再语,而两目注视不瞬。王才人揣透意旨后说道:“陛下万岁后,妾愿身殉。”武宗略有欢容,说了一个“好”字,从此再不复言,承统问题也不提及。未几驾崩,在位六年,止三十三岁。王才人悉取贮遗分给左右,接着解带自尽榻下,不愧烈妇。
光王在武宗灵前即位,时年三十七岁,是为宣宗。当下尊生母郑氏为皇太后,追赠王才人为贤妃。阅数月安葬武宗,并将王贤妃附葬陵旁。王妃生前得宠专房,后宫嫔妃多怀不满;如今殉节捐躯大义凛然,宫人都为之感动,相率送葬同声一哭。
唐朝中晚期,宦官的权势极大,大到可以废立皇帝。宦官们觉得这个傻乎乎的皇叔为人愚钝,智商不高,拥立为帝后易于控制。谁知道李忱是个演技派,他的傻和憨都是装出来的,他可不是一个傀儡皇帝,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他装傻只是为了自我保护罢了。
却说宣宗即位当天,看到武宗朝权相、李党魁首李德裕后对左右说:“刚才在我旁边的人是太尉李德裕吧?他每次看我,我都不寒而栗。”
李德裕曾在文宗朝和武宗朝两次为相,共7年有余。尤其是在武宗会昌年间,李德裕“以武定祸乱,以文理华夏”,裁抑宦官,讨平藩镇,击破回鹘,使会昌政局为之一振,“王室几中兴”。史家因此赞誉李德裕为“唐中世第一等人物”,是可与姚崇、宋璟并肩而立的贤相。
这样的能臣,在唐宣宗的眼里,却是让他不寒而栗的人物。
即位不到一个月,唐武宗还未下葬,唐宣宗就将李德裕外放为荆南节度使,李德裕所提拔的一些官员也纷纷落马。唐武宗下葬后,李德裕又被贬为东都留守。
大中元年(847年)二月,再次将李德裕由东都留守贬为太子少保。同年十二月,李德裕被贬潮州。
在大力贬黜李德裕的同时,宣宗又大力提拔被李德裕赶出朝廷的牛党等人,最后宣宗与牛党大臣团结一致,将李德裕直接贬往崖州。
就这样,李德裕一贬再贬,直到大中三年(849年)十二月凄凉地死于崖州。
以拿李德裕开刀为开端,唐宣宗对武宗朝的一切政策,不管好坏都进行反对。行动之快,基本上没留下缓冲时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