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皱眉沉思,脑海中反复推演:若消息为真,祭祀之日便是死局;若为假,他若轻举妄动,反而会暴露自己的戒备,甚至打草惊蛇。
“必须查证。”柴令武沉声道,“第一,查崔盛玉的眼线,是否真有其人,消息是否被篡改;第二,查杜荷近日行踪,除了李勣府,是否还接触过其他将领;第三,查李勣——他掌管左金吾卫,麾下兵马调动是否异常,近期与太子是否有密会。”
李泰感觉脑子有些乱:“如何查李勣?”
“他府邸守卫森严,我的人根本靠近不得。且左金吾卫是禁军,调动兵马需有陛下手谕,他若真要动手,必是暗中部署,不会大张旗鼓。”
柴令武思索一番后道:“那就从‘旧部’入手。”
“李勣当年在晋王府时,提拔过不少幕僚,如今散布在各府衙、军营。臣记得有个叫王诚的,曾是晋王府典军,如今在左金吾卫任郎将,与李勣有旧怨。或许……可以从他那里打开缺口。”
李泰眼前一亮:“王诚?我有些印象,当年因贪墨军饷被李勣参了一本,虽未被罢官,却一直不得重用。此人可用!”
柴令武提醒道:“但需谨慎,若王诚已被太子收买,反会暴露我们。此事必须秘密进行,我亲自去见他。”
李泰点头:“好!”
随即又叹道,“就算证实李勣确有异动,祭祀之时,父皇与太子各带三千兵马,名为制衡,实则太子若有李勣的左金吾卫相助,兵力远超于我。我府中私兵不过数百,如何抵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