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不一样了嘛,李珞写了一本《小欢喜》,虽然网上还在连载中,但内容确实是围绕高中和高考展开的,也没有太出格的剧情。”

        “教导主任看了一下,觉得不错,就打算把文学社也加进来。”

        说到这里,应禅溪停顿了一下,眼神瞥向李珞看了一眼,随后立马收回来,绷紧脸蛋一本正经的继续说道:“李珞是文学社的灵魂人物,要是再在摇滚社里出镜,就有点重复了。”

        “所以按照刘主任的说法,摇滚社的纪录片,就以竹笙你为主。”

        “文学社这边,就以李珞为主,两边双管齐下,音乐和文学两条路线,正好丰富一下宣传的广度。”

        在这方面,教导主任考虑的确实周到。

        但李珞确实略微狐疑的看了眼应禅溪。

        虽说教导主任知道他写和写歌的事儿,但《小欢喜》上个月20号才上传,到现在也就十多天而已。

        教导主任这么闲,一天天的专门盯着他的啊?

        这么快就知道《小欢喜》的事儿,还特地看过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