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历史小说 > 暮汉昭唐 >
        从前年至辽东起,郭淮便先安抚州内士民,如赦免公孙度所迫害的士人,解散营州过多兵马。让壮丁归乡耕作。如有贫人而少田亩者,州府迁居授田,并供租牛、器,以便发展营州民生。

        时万人步骑随郭淮远镇辽东,而郭淮将部下各领兵马屯田。今年还在乐浪郡之南的荒地设立朝鲜郡,招揽流落至三韩的百姓耕作,并遣鲜于银、庞德二将征讨韩濊城邦,斩首数百,获民三千余人,旧民方才陆续投奔朝鲜郡。

        在郭淮安抚营州之时,高句丽内部因继承权问题而发生斗争,高句丽王伯固废长立幼,立弟弟高延优为储君,兄长高发歧被废。

        伯固病逝之后,高延优登基为王,兄长高发歧不满,得知中原一统,新朝唐军入主营州,遂率姻亲部落三万余口,在十月南下投奔。

        郭淮询问张虞对高发歧的安置意见,并在疏中请求准他明年征讨高句丽。

        通读上下公文,张虞不禁露出笑意,他本来希望在辽东积蓄三、五年,之后再发兵征讨高句丽。而今高句丽分裂,当真天赐良机于他,若按兵不动,岂不可惜?

        何况如能大破高句丽,至少能让辽东安宁上五十年,而朝廷也能专心经略朝鲜半岛。

        “高句丽民仅二十余万,今丁口三万余众叛走,人心必然浮动。今伯济请求出兵,不知公达有何见解?”张虞问道。

        荀攸沉吟少许,说道:“国人叛走中国,如陛下所言,高句丽上下势必涣散,而今虽可击高句丽,但我闻辽东山水重重,粮草转运不便,敌寇据险而不出,战事如若持久,我军岂不败走?”

        “故不如诱高句丽人出击,再令郭营州领兵击之。破其兵锋,趁势掩杀,将能直逼国都!”

        闻言,张虞浅思少许,笑道:“莫非卿欲令高发歧至边境立营招揽高句丽国人,而高延优必以其兄为大患。若高延优领兵讨之,我军以为后援,必能大破高句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