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我正准备跟着娘去当铺,院门外突然传来车马声。打开门一看,竟是王骞舟站在门口,身后的书童捧着两个食盒和一个锦袋。寒风卷着他的衣袍,却掩不住脸上的恳切。

        “晏兄,听闻你近日未去书院,特来探望。”他依旧穿着湖蓝长衫,只是脸色比往日严肃些,鼻尖冻得通红。

        娘愣在原地,手还紧紧攥着那个装木钗的布包,不知该如何应对。

        周围的街坊听见动静都探出头来,指指点点:“那不是王家公子吗?怎么来这穷地方了?”

        “听说跟晏家小子是同窗,怕是来兴师问罪的吧……”

        “肯定是他有什么得罪别人的了!”

        “......”

        王骞舟却径直走进院子,把食盒放在灶台:“伯母,这是家里带来的米和肉干,还有些御寒的棉衣。”他又把锦袋递给我,“这里面是十两银子,你先拿去交束脩,剩下的买些粮食和炭火,别让伯母再受苦。”

        我慌忙推辞:“王兄这太贵重了,我不能收!”娘也连连摆手:“公子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可这钱……我们还不起啊!”

        “晏兄先听我说,”王骞舟打断我们,眼神里带着歉意,“之前在书院对你疏远,并非我本意。我家里人说,士族子弟当与同阶层交往,若与寒门结交,会被人耻笑,影响将来仕途。他们发现我与你来往,严厉斥责了我,还禁足了几日。”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我一直想和你道歉,却一直没机会。”

        “怀之,我一直很敬佩你,在这样的困境里还能坚持读书,比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子弟强多了。”王骞舟看着我,目光真诚,“我父亲说如今当朝动荡,正是需要有学识有担当的人才,你若放弃读书,实在可惜。这钱你收下,就当是我借你的,将来你考取功名再还我,可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