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历史小说 > 隋唐王朝 >
        朱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唐昭宗,对于为他出谋划策的干孙子自然少不了赏赐。高季昌因功晋升检校司空,并授"迎銮毅勇功臣"光荣称号,这些荣誉不值钱,值钱的是代理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做了朱温老家的地方官员,可见朱温对他非常器重。

        后来他又随朱温扫平青州,因功升任颍州防御使。

        朱温收复荆南后,任命高季昌为荆南留守,从此高季昌便以荆南为根据地,经营起他新的人生。

        荆南地狭兵弱,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荆南;因此高季昌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称帝后,高氏对称帝诸国一概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因为高季兴治理成效显著,朱温正式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朱温在世时高季兴没有什么动作,等朱温一死,后梁走向衰落时,高季兴便有了独立一方的计划。他整顿军队加固城池,又大量征收赋税储备军需,还暗中向吴、蜀称臣,请求他们支持自己。

        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荆南地区的人口开始繁衍,生产得以恢复,兵源、财源都得到补充,高季兴的势力也随之壮大起来。公元915年,高季兴被后梁末帝封为渤海王。

        梁震本是四川人,考中进士后流落荆南。高季兴听说后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治理荆南,让他做自己的要职判官。梁震不愿意在荆南这个小政权中做事,又不好当面说出来。他便说不担任任何职务,只以“白衣”的身份帮助高季兴处理政务。高季兴见他愿意帮忙就答应了,称他为前辈。梁震却总是以“前进士”自称,不肯认同于荆南官府。

        后唐建立后,李存勖下诏给高季兴,抚慰他的同时要他表明对新朝的态度。有的大臣主张高季兴亲自去洛阳拜见后唐庄宗李存勖,以免他猜忌。

        梁震坚决反对:“大王不可入朝。梁朝与唐朝有二十年的世仇,大王是梁朝旧臣,手握强兵,占据重镇,如果亲自入朝,恐怕有去无回。”

        高季兴听不进去,一心要去,带了三百骑兵到了洛阳。唐庄宗问道:“如今天下还不服从我的,只有吴国和蜀国。蜀道艰难,而江南与淮南仅隔着一条长江。我打算先征江南,你认为如何?”高季兴回答道:“我听说蜀国富裕,得到蜀地可以获得大利益。江南贫困,地方狭窄,百姓稀少,就算得到了,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我认为陛下应该先灭蜀国。”唐庄宗本来就想灭蜀,听了高季兴的话十分高兴。

        后来唐庄宗果然伐蜀。高季兴暗自笑道:“我骗他的,他竟然真的相信。”等到蜀国被灭的消息传来时,高季兴正在吃饭,闻听之后失手将筷子掉在地上,叹道:“我失策了。这真是把剑柄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这是后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