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好景不长,玄宗天宝年间,回鹘归附唐朝,打着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名义在北庭一带定居,沙陀部落不得不依附在回鹘治下,而回鹘人不讲理,对治下部落横征暴敛,沙陀人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安史之乱(755年)后,唐朝抽调西域驻军平叛,导致河西走廊空虚,吐蕃趁机攻陷北庭都护府。沙陀部在首领朱邪尽忠带领下被迫依附吐蕃,成为其侵扰唐朝边境的“先锋骑兵”。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实力一天不如一天,对西域的控制也日渐松弛,到了唐德宗贞元年间,回鹘衰落,受够了压迫的沙陀人在部落首领朱邪尽忠的率领下,投奔南面的吐蕃,吐蕃人则趁机北上攻占了整个北庭。之后,将沙陀部落南迁到了甘州,朱邪尽忠本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太平日子了,没曾想还是奴隶社会,沙陀人在他们眼中不过是能打仗的奴隶而已。打仗就得死人,朱邪尽忠看着自家部队一天天减员,那叫一个心疼,早知道就不跟吐蕃人玩了。
没多久回鹘人杀了个回马枪,从吐蕃人手中抢回了几座重镇,吐蕃人担心朱邪尽忠转投回鹘,便想将沙陀部落迁到远离回鹘地盘的漠北地区。朱邪尽忠得知后不干了,就跟儿子朱邪执宜商量,干脆去投奔唐政府得了,朱邪执宜说好,两人便带领全族三万多人往大唐地界跑了。吐蕃人得知后大怒,派兵追击,朱邪尽忠战死,朱邪执宜顺理成章地继承父位,成为沙陀部落的新一任领导。
朱邪执宜带着沙陀老少爷们跑到了大唐朔方灵州。时任节度使范希朝一看大片野蛮人要到大唐避难,立即请示领导。朝廷批示说:沙陀人属我大唐子民,只因回鹘、吐蕃双方争斗,才流离至此。为维护大唐形象,特命范希朝妥善安置。
范希朝接旨后将沙陀部落安置到盐州。还为沙陀步骑兵专门设立了军府,名曰阴山府,朱邪执宜为兵马头头。范希朝亲自出面给沙陀部落买牛买羊买骆驼笼络其心,沙陀人都很感激他.
后来范希朝调任河东节度使,皇帝下令让沙陀军队随其前往河东。范希朝从沙陀军中精挑细选了一千二百人组成强骑兵,号曰沙陀军,由朱邪执宜率领。朱邪执宜和他的沙陀军跟随唐军四处征战,并参与平定吐蕃、回鹘等边患。沙陀军以骁勇著称,成为唐末重要的军事力量。
朱邪执宜死后,儿子朱邪赤心继承了其官爵,此时的沙陀军早已不是范希朝时期的一千了,而是发展成一支拥有一万余骑的独立团,战斗力之强傲视同规模的大唐军队。在朱邪赤心的带领下,沙陀军协助唐军主力御外敌、平内乱,立下汗马功劳,朱邪赤心也得到朝廷提拔,当上了蔚州(今河北蔚县)刺史。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各镇节度使,地方财阀等相继逐鹿中原。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
大中十三年八月(859年),唐宣宗病逝,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矫诏立李温为皇太子,后改名李漼。次年二月正式即位,也就是唐懿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