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文学 > 历史小说 > 隋唐王朝 >
        可惜《龙泉神剑歌》写到这里后,后面的文字就没有了。

        为打通东、西交通,与回鹘交战。公元911年,金山国被甘州回鹘击败。双方订立城下之盟,又叫“父子之约”。盟约规定,回鹘可汗为父,西汉金山国白衣天子为子,子向父献城投降,称臣纳贡,结“父子之国”,回鹘退兵撤围,西汉金山国势力不得越出敦煌。如有反悔,敦煌城破之日,鸡犬不留!从此,金山国成为回鹘政权的附庸。由此,西汉金山国更名为西汉敦煌国,张承奉由西汉金山国白衣天子改称敦煌国天王,成了甘州回鹘可汗的儿皇帝。

        想当年张议潮横扫河西,吐蕃、党项、回鹘无不归服,可谓威震诸夷。但到了孙子张承奉,却被甘州回鹘打得惨败,不得已跪下叫爸爸,自称儿皇帝,真的是颜面尽失,愧对祖宗。要知道,甘州回鹘不过是漠北回鹘汗国灭亡后南逃至河西走廊的一支残余势力。张承奉心比天高,却连这么一支小股夷狄都打不过,实在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

        张承奉与甘州回鹘签订耻辱的父子之盟后,在人心复杂的归义军内部,张承奉的声望一落千丈。张承奉本人也是精神抑郁,日渐消沉,终于一病不起。

        张承奉卧病期间,将西汉敦煌国军政事务委托给沙州长史曹议金。

        曹议金其实也不是外人。曹议金是索勋的女婿,也就是说,曹议金张议潮女婿的女婿,所以曹议金称张议潮“外公”。算起来,曹议金应该是张承奉的表姐夫或表妹夫。

        914年中秋节前后,张承奉病死,曹议金毫无悬念地成为西汉敦煌国王。从此,张氏家族对归义军66年的统治彻底结束,归义军进入了曹氏时代。

        张承奉过于自大,四面树敌,以至于兵败受辱,被迫签下父子之盟。为此,曹议金需要一项一项地修正张承奉的政策。

        当曹氏家族取代张氏掌权之后,却发现摆在他们面前的归义军完全是一个烂摊子:尽管金山国已经灭亡,但是归义军和甘州回鹘之间仍然是"父子关系"。哪怕曹氏家族的首长,归义军领袖曹议金,也无法打破目前的僵局。

        曹议金继承张承奉之位,可是却没有继承其“西汉敦煌国王”的称号,他自称“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使”,不声不响地撤销了“西汉敦煌国”的国号以及宰相、尚书等中央官职。

        “西汉敦煌国”撤销后,整个政权的规格由国家降格为地方,连“国王”都被降格为“节度兵马留后使”,其他人的职务头衔自然也要相应地降格。用现在的改革术语来说,这叫“套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