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成了数据体。”小李盯着光谱分析,“意识上传至火星网络。”
伦理争议再度爆发。教会斥责这是亵渎灵魂,科学家却欢呼永生实现。争吵中被哭声打断:老赵的根须开始结晶化,医生说他的时间不多了。
最后一次传输定在谷雨。老赵选择带着整个厂区离开——包括每一台机床、每一棵铀蓬、甚至每一捧浸透汗水的泥土。
那夜全村人手拉手围住厂区。当蓝光亮起时,大地剧烈震颤。晨光中只剩巨大坑洞,洞底渗出清泉倒映着火星。
第114章归途
移民们很快适应新生活。火星广播里响起《咱们工人有力量》,水晶车床切削着陨铁。王寡妇开起饺子馆,面粉是她用火星土壤合成的。
地球却陷入失落。幸存者守着空荡的厂房,徒劳地擦拭不存在的老式仪表。直到某天,坑洞泉水突然干涸,裂谷中升起一座石碑——材质是地球从未见过的合金。
碑文用汉字刻着操作手册:意识下载指南。
第一个尝试的是何雨柱。他躺进碑座凹槽,闭眼想起1975年第一次抡大锤的场景。再睁眼时站在火星车间里,年轻的老赵正对他笑:“徒弟,这批弹壳要赶任务。”
虚拟世界完美复刻了黄金年代。下岗的工人重操旧业,逝去的亲人全部归来。只有小李保持清醒,他在日记里写:“这是集体幻觉还是第二人生?”
答案随流星雨降临。某夜所有虚拟天空同时开裂,露出真实火星的荒漠。惊慌中响起老赵的声音:“该醒了——火星需要真实建设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