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发生在谷雨那天。暴雨冲垮矿山排土场,泥石流掩埋了旧矿坑。抢险队挖开淤泥时,发现被埋的碱蓬根发出荧光——它们吸附铀元素后变异成新物种。
植物学家命名为“铀蓬”。化验显示其根系富集铀能力是旧品种的百倍,药用效果反而下降。村民举着锄头抗议:“神草不神了!”
小李却盯着数据发呆:“如果用来净化核废料呢?”试验结果惊人:铀蓬根系能固化放射性物质,转化率超结晶法。
厂区立即转型。结晶车间改造成育苗棚,铀蓬种子播进培养皿。第一茬苗枯黄孱弱,老赵急得灌白酒:“白瞎了好点子!”
问题出在光源。铀蓬需要紫外光诱发变异,普通灯管不行。解决方案竟在扣押的走私品里——某港商被查获的医用紫外线灯。
照明问题刚解决,新麻烦又来了。铀蓬花粉飘散,邻近农场蜜蜂绝迹。蜂农举着死蜂箱索赔,镜头对准了中央电视台记者。
舆论压力下,部里要求限期整改。全厂连夜盖防花粉大棚,塑料膜却总被紫外线脆化。老周女儿想起父亲用猪血调桐油补渔网,试验后果然防漏。
收获季遇上沙尘暴。铀蓬根系吸附的放射性尘埃超标,整个作物只能深埋。掩埋坑选在旧矿坑,下葬那天下起酸雨,坑底积水泛着荧绿色。
绝望中传来消息:国际原子能机构招标核污染治理项目。标书递上去,对手是法国核电集团。评标会上,中方代表捧着铀蓬样本:“这是大自然的力量。”
中标那天,新书记脑溢血倒下。病床前他拉着何雨柱的手:“该给老周平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